乾隆的弟弟弘昼是个什么样的人?
弘昼(1711年-1770年),清朝宗室,雍正帝第五子,乾隆帝的异母弟,是清代历史上以“荒唐”著称的王爷。他的性格和行为在正史和野史中多有记载,常被描述为“放荡不羁”,但背后可能隐藏着政治智慧。
1. 身份背景
封号和亲王:雍正十一年(1733年)被封为和亲王,与哥哥弘历(乾隆)关系较为亲密。
生母耿氏:其母为纯悫皇贵妃耿氏,地位不高,但弘昼自幼受雍正重视。2. “荒唐”行为
嗜好办丧礼:弘昼以喜欢为自己举办丧礼而闻名。他常在家中设灵堂,让家人仆从跪拜哭丧,自己则坐一旁吃祭品,并笑称“人无百年不死,何必忌讳?”这一行为看似荒诞,实则是他身处权力漩涡中的自保策略。
骄纵跋扈:据《清史稿》记载,他曾在朝堂上殴打军机大臣讷亲,乾隆却未严惩,侧面反映兄弟关系微妙,也暗示弘昼的“狂悖”可能是故意为之。
3. **政治智慧与自保
远离权力斗争:乾隆继位后,弘昼虽参与议政,但始终未涉足核心权力。他通过荒唐行径表明自己无心皇权,避免了像康熙朝“九子夺嫡”的悲剧。
贪财敛富:他借办理雍正的丧仪大肆敛财,乾隆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可能是一种变相的“补偿”,以换取弘昼的政治低调。
球王会官网4. 才华与结局
诗文造诣:弘昼并非庸才,留有《稽古斋全集》,内容涉及史评与哲理,可见其学识。
善终之谜:他于乾隆三十五年去世,谥号“恭”,得以善终。对比雍正其他儿子(如弘时被削宗籍、弘曕被贬),弘昼的结局堪称圆满,侧面印证了他“大智若愚”的生存策略。
5. 历史评价
正史多批评其“放纵”,但现代观点认为他的行为是高压皇权下的无奈自保。乾隆曾评价他“秉性纯良”,可能隐含对其隐忍的认可。
总结:
弘昼的“荒唐”更像一种生存艺术。在清代严酷的宗室环境中,他以自污的方式消除猜忌,既保全了自身,也维系了与乾隆的兄弟关系。他的故事反映了清代皇子在皇权阴影下的困境与智慧。